在某些方面,我要承認自己是傳統的,就拿大家庭來講,這是我喜歡也極力想保住的。我的家兄弟至今沒分成小家庭就是這樣,連已經嫁出去的妹妹,她跟妹婿上班地點離家不到五百公尺,平常日當然也住家裡,感覺上是熱鬧多了。
要維繫一個大家庭的和諧並不容易,最主要不能抱著私心,就算有成員是私心重的,也要包容,用漸進方式去感化不是對立,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感謝我們兄弟姊妹都承襲了外公家的個性,至今也只有一個媳婦進門,計較的問題還能睜隻眼閉隻眼,才能維繫這個大家庭的命脈。
        以前,我們都讀過一把筷子的故事,道理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運用在家庭?團結力量大絕不是說說的,從家庭社會結構來看,不難發現真的是這樣的。如今,每個人自我意識高張,大家庭漸漸消失,小家庭雖好但也延生不少的問題,對父母、子女照顧上少了資源與支持,遇到困難時的無助,在在製造更多的家庭悲劇,尤其很多因為沒有大家庭的支撐,小家庭要承擔所有成敗得失,遇到困境跳脫不出去,悲劇自然發生。大家庭至少是大家一起撐著,每個人有不同特質,那種力量是無可限量的,只是,每個人要放下私心,才能維繫下去。
就拿我家兄弟來說,每個人有不同的特質,結合起來才有力量。以前大弟還在的時候,三個兄弟三個樣,老大專長於修理機器,收拾東西歸位,老二很熱真但馬馬虎虎,老三懂得對未來作規劃,勇於冒險眼光遠。這樣的組合是互補,雖然難免有意見不合的爭執,只要有共同的目標,彼此了解優、弱特質,接納對方的看法,成功的機率會更大的。
當時,多麼希望他們就這樣合作下去。自從大弟病故往生後,去年回來幫兩位弟弟工作,才真正體會失去大弟後,要找一些器具常常找不著,因為失去一位會收拾歸位的大將,更能體會那互補習性的重要。
看了這則大家庭的新聞,真是感動,已經放在電腦兩天了,今天還是放上來與大家分享,給當今的家庭社會一些衝擊,如果是大家庭的,不要輕言成立小家庭,脫離大家庭並不是最好的。
 
茶行五兄弟卅年不分家 天天團圓 
春節過年是家家戶戶慶團圓的日子,對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彭寶桂五兄弟而言,從小到大兄弟齊心不分家,卅年來共處一個屋簷下,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他們五兄弟的團圓日,令街坊鄰居稱羡不已,在當地傳為佳話。  
 這個令人嘖嘖稱奇的傳奇故事,真實存在於台北市保安街一家不怎麼起眼的茶行裡,每天都看得到一群或坐或站或抱的男女老少,像家人般親密地閒話家常,他(她)們,全都是五個堅持不分家的彭姓兄弟的一家人。  
 地方人士指出,彭家兩代經營茶葉批發生意,在南投和大陸福建、雲南擁有多家製茶工廠,卅多年來已累積下豐厚的資產,五兄弟也先後結婚生子,卻始終堅持不分家也不分產,也沒鬧過家變,一大家子共廿五口人,都同住茶行樓上的四層樓公寓,每天伴著七十歲的老母親,過著三代同堂和樂的日子。  
 「很多人都等著看我們兄弟不分家的日子還能撐多久?」五十歲的老大寶桂說,早在一、二十年前,他們五兄弟從老父手中接下茶行經營後,左鄰右舍和一些同業就等著看他們兄弟鬧分家,即使數年前父親終老亡故,他們兄弟始終一如以往,不曾發生兄弟鬩牆,好事者想看他們兄弟分家,至少還要再等上一、二十年。  
 大家庭最怕人多口雜,彭家三代廿五人同處一個屋簷下,不會鬧意見不合嗎?彭家老三寶法說,父親身為長子,對兄弟姐妹相當照顧,他們五個小孩從小看在眼裡,更加珍惜手足之情,雖然難免有小爭執,但彼此間都不會存有私心,生意上的決策問題,往往也是兄弟們簡單討論一下,不用五分鐘就搞定。 
 「大家都領一樣的錢,吃喝花用都算公司的,為什麼要分家?」老大寶桂說,很多有錢人家的兄弟鬧分家,幾乎都是為了分家產,這個問題永遠不會在他們五兄弟身上發生,像他們兄弟一起為茶行做事,五個人都是員工,每個人領相同的薪水,其他水電吃住等生活開銷都由公司支出,到了年終又有結算分紅,大家生活無虞,彼此沒什麼好計較的,根本沒有分家的必要。  
 保安街彭家五兄弟,卅年來始終堅持不分家也不分產的傳統觀念與作法,廿五口人和樂融融地過生活,充分展露出彼此間深厚的手足之情和凝聚力,在當今社會尤其難能可貴,令人讚嘆稱羡,面對外人的好奇心和懷疑的眼光,五兄弟異口同聲地說:「下輩子我們還要做兄弟。」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更新日期:2008/02/09 04: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