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就被拋擲(Be thrown)在這個封存的世界,就以非自身(Otherwise Than Being)的外造化方式活在這個世界,是非存有的狀態被拋在這個世界,拋開默存一端的「靈性」,每一分一秒都是戰戰兢兢的,以最實際的方式在過生活。

余德慧詮釋海德格「此在(Dasein)」時,認為人是要活在「此在」的兩端,一端是默存的存有,另一端是封存的自我,人類從出生即是被拋的,是沉淪落身在這個世界的。因為受外在世界的薰染,屬「靈」的狀態會被拋出,代之的是「心智自我」興替,漸漸被埋葬在外在世界給出的意義。

人從出生到死亡即是一種循環,嬰兒時期存在較多的默存狀態,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外造化的影響,漸漸的從默存那端划向封存自我的另一端。默存狀態隨著年齡漸漸消退,隨著成長過程的努力,汲汲營營追求現實的成就,到後來追求的是擁有什麼學位?獲得什麼樣的職位?完全活在非自身(OTB)的外造化世界,被封存的局限在這個範疇,將默存存有拋置九霄雲外,要到何時才會去尋找呢?

當生命遭遇重大事件,遇到重大的意外,如生重病,或是事業、感情受重創,生命頓時跌落谷底,此時,對生命昇起一種反思性,才會偶爾往默存一端思維。而臨終病人或是年邁的老人,在人生最後階段,對封存世界的一切不再執著不放,才又逐漸從心智自我的一端走向默存的一端,存有狀態的「靈性」逐漸浮現,漸漸回到更寬廣的世界,這成了一般人生命的一種循環。

余德慧老師說的,人要如何活在「此在」兩端才是更重要的,這是我們平常要關照的生活智慧,而不是等到重病或年邁,在臨終前才回到默存的一端。人雖然是被拋擲的,但是可以活得「自在」,活得「靈性」,悠然的活在「此在」平衡的兩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