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午餐後看到幾個孩子的行為,想想不免有些憂心!之前讓幾個孩子把剩下的飯菜帶回家,從珍惜食物和照顧弱勢孩子的觀點看,立意很好。但是最近看到有些孩子會爭著要東西,甚至出現不顧碗裡還沒有吃完的飯菜,唯恐被他人拿完似的,搶著先去拿剩餘的菜再說。

從這些小細節已經看到「貪」的行為出現了,從先前對某幾個特定孩子的照顧,竟然出現「貪」的風氣悄悄的在形成,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到後來是否又會養成另一種習慣?或許因為比較會去看一件事情的因果,從這些小地方去看孩子的品德養成,覺得這樣下去是不好的,是需要加強教育的。

       貪的行為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是否會因此影響到孩子的將來的品格?似乎不可不慎的!這問題在班上曾經考量過的,從一開始就鼓勵孩子把飯菜吃光光,並不鼓勵孩子帶學校的飯菜回家的。曾以宴席為例跟班上的孩子討論,他們也看過一些大人會在出幾道菜後,不顧別人還要不要吃?迫不及待趕快打包的景象,這些事他們也認為不好的,那也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因為讓他們討論過這樣的問題,所以他們只是看在眼裡,並不會跟著去要拿這些東西的,更希望從小地方培養,他們將來有好的品德行為的。

        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多少可以推斷他長大後的樣子,除非是成長過程遇到改變他的人或事,不然就真的會這樣的。孩子品德行為的養成,以及習慣的塑成是從出生那天開始的,重視胎教的人,更是主張是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的。以前在班上也讓孩子帶剩菜回家,後來幾個家長跟我談過,請我別讓她的孩子帶這些東西回家,因為她們不要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因為怕會有這樣不好的影響,現在對待班上的孩子,除非把握不斷的教育,不會造成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不然寧願他們不要因小失大。

        閩南農村社會有句話是「小漢偷摘瓠,大漢偷牽牛」,指的是小時候小小的行為,會影養長大後的行為習慣,此話是說小時候會偷摘人家的瓠瓜,長大後更嚴重的是偷人家的牛。在人格養成上有所謂六歲定終身的說法,告訴我們的是教育對孩子成長階段是重要的,尤其是品格教育更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