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如果把母語納入正式課程,必是壓縮其他更重要的課。
這樣的問題總是被拿來討論,這是一種趨勢,就算想要反駁也毫無力氣!
常常被問會不會說客家語?會不會原住民話?能學好共同語言已經不錯了。
光是閩南語就有八種音,因為交流關係,不管哪一種音都還知道在說什麼!
而客家語,簡單分有海、陸兩種,原住民語更不用說,就是種族就有十族,
每一族又有不同說法,以布農族言,有郡社、巒社、卡社、卓社、丹社......
曾經因為老師教郡社群的音,巒社群的家長要求要教巒社的音,
如果學校有好幾個社群的學生,如何滿足每個人的要求?母語是家裡的事,
為何後來成為學校的事,又因為不同念法還要引發爭議,這是誰造成的?
因為請假的老師突然又出現,原本要幫忙上閩南語,只好轉去聽布農語,
更體會到不同念法帶來的困擾,共同語言還是得先學好,至於母語這事,
還是交給社區,或是家長比較妥當!
多少華僑在世界各地,為了讓孩子不忘本,華語成了回家後學的母語,
不是家人自己教,就是找老師來教,或是額外送到華語學校或補習班!
我們的母語教育實應朝這方向的,不應佔據共同語言與外語時間,
本國共同語言都學不好,還有通用外語需要學,如何還有這麼多時間?
必是壓縮掉其他課程,最重要的品格教育不見了,不知什麼才是重要的?
從社會問題看到失敗的教育,淪為訓練會讀書的機器,不是培養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