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好友鼓勵我應該把這幾年在教育大環境的經驗寫出來分享,其實我也曾經想過,只是仍身處矛盾當中,必須先轉換好心情後再說了。
        看到當前的混亂社會環境,只能感嘆已是脫序的社會,說文化沒有文化,現在看到的是意識形態,到處可見拔根的舉動,這樣的環境,教育要怎樣做?照理說教育可以改變政治,現在卻是政治改變教育,且是往更糟的地方去。

        當前存在的教育問題更是複雜,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就連教育人員都無所適從,嚴重跟傳統以來的教育理念脫軌。當讀到我們的共同祖先黃帝和炎帝時,這是在告訴孩子要懂得緬懷祖先,要能飲水思源,但是現在看到的卻是相反。
       不過,就算是有滿腹無奈,仍確信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高尚的品格是重要的,畢竟這也是未來全球趨勢。不能等到有一天可以導回正軌時,才發現教育這個區塊被荼毒已深。看到正向的教育理念,還是值得努力傳達的。   
  
其實遺忘是必要的----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我去朋友家,發現她的女兒才兩歲就很會幫忙做事,她坐在客廳跟我聊天,需要筆寫東西時就跟女兒說:「妹妹,去書房幫媽媽拿枝筆來。」
 
 
 女兒就快快的拿來,等一下又說:「妹妹,去臥房把媽媽的皮包拿來。」   
 女兒又快快的拿來,用完了,自己會放回去。   
 看得我目瞪口呆,她笑著說:「你忘記『心理學』裡『學習』那一章了嗎?學習就是個連結呀!只要所有東西都有固定地方放,很小的小孩都可以使喚去做事。」   
  的確,一個孩子如果聽得懂那個物件的名稱,又知道那個物件放置的地點,就可以輕鬆地拿到那個東西。   

如果從小養成孩子物歸原位的習慣,他以後就不必浪費時間找東西,紀律是成功的要件之一,有紀律才有毅力,才會成功。  

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  
東西有固定地方放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別人不會誤拿,前幾年台灣有個醫院把放鬆肌肉的藥物跟三合一疫苗放在一起,結果護士誤替嬰兒注射放鬆肌肉的針,導致嬰兒死亡,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比教導知識還更重要。   
很多人一找東西就以為是自己記憶不好,以為記憶好,一切都美好,其實遺忘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遺忘,那麼他無法成大事,因為細節塞滿了他的注意力系統,所謂「拘小節者不能成大事」。  
俄國的心理學家盧瑞亞(Aleksandar Luria)曾經研究一個完美記憶的人,這個人在看一眼很長的數學公式之後,經過十五年,仍然可以一字不誤的背誦出來,   
但是他的生活痛苦極了,不相干的訊息一直湧出來,干擾他處理現在的訊息,使他最後一事無成,潦倒終身。  
所以,很多時候,遺忘是個福氣,很多事不必記掛在心頭,過去的就算了,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一個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台灣現在很注重孩子的記憶,忽略了孩子的紀律,這其實很危險。   
 就將來成功的條件來說,紀律遠比記憶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花時間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比送他去補習班更有幫助,因為紀律會使他以後一生受用不盡。

 

我們平常會找不到東西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東西亂放,增加回憶時提取線索的干擾(老太太出門時,把金子換了三個地方藏,回來後就找不到了),如果剪刀永遠放在廚房的第一個抽屜,那麼,剪刀和抽屜就形成強壯連結,一想到剪刀,就想到抽屜,就不會找不到了。
 也就是說,如果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就不必花大腦資源去記哪樣東西放在哪裡,大腦資源就可以釋放出來去記別的事,生活就會有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