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字表達能力低落原因繁多,閱讀大量減少是原因之一。
在美國、日本、紐西蘭、加拿大、新加坡等國,近年都大幅增加語文授課時數,台灣卻走反方向。
九十學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國教課程後,國語文教學時數縮減近半,又受到英語及鄉土語言的擠壓。
小學低年級的國語課,從過去每週十堂課,變成每週六堂,減少達四○%,直接影響的就是作文課。
此外,造成文字力降低的另一原因,國語日報老師俞珩觀察,現在孩子生活重心就是學校、安親班及補習,生活經驗太過貧乏,閱讀太少,「心中沒有料啊!文章當然越寫越短,沒有結尾。」
導致全面性文字力低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眾多老師都指出,「九年一貫」教改是分水嶺。
今年的大學國文學測的作文,竟有高達二千一百零四人拿「零分」。這意思是有一群完全不會寫,或完全離題的孩子。
在九年一貫教育政策下的第一批學子,去年開始進入大學,三年後全面進入職場,挑戰才剛開始。
全美逾四百大學,入學要考作文在荒廢五年後,今年起,台灣國中基測正式將作文納入考科計分,作文沒有四級分(滿分六級)難進傳統建中、北一女等名校。
週六下午,台北市國語日報大樓,擠滿了來上課的學生。語文中心主任李碧霞說,週末這兩天有三千多位國中小學生學寫作文,有的甚至遠道從花蓮趕火車來上課。「不管升學考試考不考,家長對於作文課的需求很大,來上課的三千名學生裡,有高達九○%還是續讀生。」李碧霞強調。
鏡頭轉向美國,重視寫作能力更是一股趨勢。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相當於台灣的聯招委員會)於二○○五年三月,針對大學入學考試SAT(學習性向測驗)做了重大調整,在數學和關鍵閱讀(critical reading)之外,同時加考六十分鐘寫作測驗,包括三十五分鐘的問答和二十五分鐘的申論題。
這項做法,立刻獲得常春藤盟校和五四%旗艦公立大學的支持,總計全美有超過四百所大學,包括加州大學系統,都規定作文是申請入學的必要條件。
加州大學在二○○一年曾提出一份入學考試成績和學生日後成就的相關性研究。這份針對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九年入學的近七萬八千名學生的研究發現,入學作文成績(SAT II Writing)加上學生高中成績(HSGPA),對大一新生學業成績的解釋力比數學更強。
為什麼寫作能力對課業表現具有正相關性?人的大腦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讀寫訓練,都是大腦主動獲取知識及整理知識;寫作,是心智綜合能力的展現,它至少牽動三項能力,包括觀察感受力、想像創造力以及邏輯思考力。也因此,寫作最能活化大腦,促進神經迴路高度聯結。其中,尤其,邏輯思考力更是作文訓練腦力的關鍵。
想到作文,許多人只想到優美詞藻,修辭,其實「作文是重要的心智訓練歷程,它能培養我們思考、組織和邏輯能力。」復興中小學校長、教育學博士李珀指出。
一般人以為,只有想得清楚才寫得好。其實,越寫,思考力、整合能力也越好。 ( 本篇文章摘錄自: 商業周刊第 1012 期 作者:吳錦勳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