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第二週,有一天晚上,侄兒問我午餐的菜單要怎麼開?老師要他們練習開學校午餐的菜單。

        給他一道菜單-冬瓜鴨,告訴他還得把配料、作法寫出來。這道菜近年來很少出現在學校午餐,原因當然有點麻煩,一般不是滷不久,孩子咬不下去,就是滷的時間要很久,廚工可不願意等的。

        這道菜起先要先把鴨肉剁成小塊,燙熟去掉腥味,冬瓜切塊油炸,讓外皮稍乾備用。要先爆香,放入鴨肉炒過再滷,不能直接丟進水滷,冬瓜要等鴨肉入味熟爛前才放,這樣鴨肉煮到熟軟好入口時,冬瓜才不至於爛成糊狀。

        侄兒才要寫下這道菜,他的媽媽馬上開口說話:

        「你開這道菜,你們廚工阿姨不會煮的,她會直接放水下去滷,到時候不會是你姑姑說的那樣,鴨肉會硬的咬不動!」口氣有點生氣,卻是無奈。

        或許吧!聽說任何菜單,由她煮出來的,一定相差一萬八千里!不用心,煮出來的,跟設計的當然會差上一大截!

        在當時,幾乎所有學校的午餐都是兩菜一湯,不像今天要求多樣化,一定要有三菜一湯!時間當然又要花多一些的,雖然是要求精緻,卻又未必!

        這必然的,想到這些,則更加懷念起以前的廚工媽媽。

        以前兼任午餐執行秘書的那些年,相處共事的那幾位廚工媽媽,都是相當用心的。再繁瑣的製作過程,只要把料理方法告訴她們,她們一定願意付出,只要孩子吃的高興,她們會毫無怨言的。

        說起午餐的菜單,今天大多是網上抓來就有,雖說方便卻也千篇一律,當年可是要絞盡腦汁設計的。

        尤其在靜觀那年,上兩星期的課,才放一次假。在食譜的設計上,十幾天的菜色盡量是不一樣的。

        每天主菜一定是,不是魚就是肉的,同樣是雞肉、豬肉、鴨肉或魚的,十幾天不會吃到相同的料理!這真的是要感謝廚工巫媽的用心與配合。

        兩菜一湯的營養午餐,對當年山上的孩子來說,已經是人間美食,而且對某些孩子來說,也是一天中最正常的一餐!

        因此,在午餐食譜的設計上,不但要注重營養的均衡,也得重視色、香、味俱全。當然,最重要就是掌廚者的用心,願不願意付出,而不是應付!如果是用愛在料理這一餐,會被感受到的。

        回想山上那一年,在午餐方面,還有其他讓我感動的地方。

        山上多數家庭生活並不富裕,有些孩子甚至繳不起午餐費的。對偏遠地區的午餐,有政府的集體補助,關於個人則是靠外界的贊助。

        那時候,有個很好的機制,世界展望會對孩子的午餐補助,是直接撥給學校幫孩子們繳交的。這樣,不但不需要對孩子們催繳午餐費,造成對貧困孩子的傷害,也可趁此機會,由學校方面協助,教導孩子們對贊助者感恩。

        除了被贊助的孩子,當然,有些孩子不是每個月都可以被補助,補助額不多是要平均分享的。

曾經有次放假後,一個孩子繳交的四百元午餐費,是用他的勞力換來的。趁著放假,他可沒有閒著,而是去撿拾臺灣赤楊的果實去賣,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有人收購這種松果加工製成裝飾品的。

孩子會靠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解決問題,這是讓我感動的地方!之後也曾遇過幾個這樣的孩子,總是令我印象深刻!

有孩子會在假日去幫人家工作,為自己賺取整學期的午餐費;也有孩子去釣魚補貼家用,或是購買學用品的。

此時,已經無關童不童工的問題,而是一種真實的生活,雖然不是鼓勵,卻是個別的讚嘆與感動。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生活是最實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