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義的追尋、探索與實踐
─現代人如何培養面對壓力與挫折的力量
慧開法師
壹﹑觀念啟發篇 ─ 無懼於面對人生的挑戰
一﹑成長的荊棘
(1)成長是無可逃避的課題,生命本身就是一場面對自我的挑戰。
(2)成長的的收穫與喜悅在於不斷的自我開展、突破與超越。
(3)生命的成長沒有界線,沒有假期,也沒有終點。
二﹑生命的歷程有如馬拉松長跑
(1)生命的歷程是一系列不斷學習的過程。
(2)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深入地探索生命的意義。
(3)生命的意義是要在其歷程中體會,而不是僅在其目的中找尋。
三﹑不以成敗論英雄
(1)世俗所謂的成功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與價值。
(2)世間的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成功的方向有360度,行行出狀元。
(3)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追求有內外之別。(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貳﹑心理建設篇 ─ 能在實際生活中反觀自省,重新認識自我,提昇情緒層次 (1) 戒[1] ─ 修身的基本功夫,攝護六根,不侵犯他人,慈悲一切眾生,能使身心輕安,且能控制情緒,扭轉習氣,令煩惱不易起現行。 三﹑「三慧」:智慧的進階 (1) 聞所成慧 — 見聞 ─── (前五根) ───→ 知識∕資訊 (perception/learning) (knowledge/information) (2) 思所成慧 — 思惟 ─── (意根) ────→ 理解∕意義 (thinking) (understanding/meaning) (3) 修所成慧 — 修持 ── (身口意三業) ──→ 了悟∕體證 (practice) (realization) 生活 ┐ ↓
實踐 ├───→ 真理∕實相 修證 ┘ (truth/reality)
一﹑自我認識與心境提昇
(1)培養自我觀照的能力,深入探索自我情緒,不要盲目地跟著膚淺的感覺走。
(2)人的整體存在有不同的向度:身(body)、心(mind)、靈 (soul/spirit)。
(3)人的心靈亦有不同的層次:知性(cognition)、理性(reason)、感性(affection)、靈性(spirituality)。
二﹑「三學」(又稱:三無漏學):身、心、靈修證的次第
(2) 定 ─ 修心之禪定功夫,降服妄想與焦慮;求放心[2],對治散亂與懈怠;心能止於一境,令身心自主。內聚心力 (mental power),能止息煩惱。
(3) 慧 ─ 修慧之功夫,能觀照自心,開發智慧,通達因果,抉擇真妄,身心自在解脫。運用觀力 (insight),能勘破煩惱。
參﹑實力培養篇 ─ 積極進取,面對壓力,做個快樂踏實的現代人
一﹑理解壓力的正面意義 ─ 換個角度面對壓力
(1)個體的生命與自我成長,其本身就是一種壓力。
(2)沒有壓力的人生是容易令人懈怠而不易進步的。
(3)在壓力的磨練下,才能逐漸強化自我承擔的心力。
(4)在壓力的情境中,才有機會激發自我的內在潛能。
(5)在壓力的考驗下,才能實際轉化負面情緒為正面力量。
二﹑挫折是人生最好的鍛鍊
(1)從挫折與失敗中學習反省。
(2)從挫折與失敗中記取教訓。
(3)從挫折與失敗中鍛鍊毅力。
(4)從挫折與失敗中激發創意。
三﹑以培養實力建立自信心,作自己真正的主人。
(1)真正的自信心要以培養實力作基礎,而不是空洞的自負。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2)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絕招,絕招,練絕成招。)
(3)迎接挑戰,勞增力增。
(4)開發自我的潛能,創造自己的未來。
四﹑培養福德資糧,實踐人生的價值,開創生命的契機
(1)廣結善緣,福慧雙修:為人服務,令人歡喜,與人信心,給人希望。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2)如理實觀:實事求是,破除偏執。(如實智慧,觀照宇宙人生。)
(3)勇猛精進:力行實踐,創造價值。(進德修業,斷除煩惱習氣。)
(4)慈悲濟世:回饋社會,造福人群。(慈悲大願,關懷天地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