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的高低分在學習過程存在著難解的迷思,到底是分數重要?還是學習的內容重要?多數的人喜歡看到分數是高的,以此定義為學習效果是好的。
曾經有同事在數學領域的分數打的很低,因為孩子們達不到他的理想,他是以都會區孩子的標準設定的,孩子能考個70分已經很不錯了,但普遍成績低落不是家長願意看到的,孩子信心受打擊會自我放棄,似乎這樣做也行不通。如果老師與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溝通,其實孩子還是會接受的,而且會把目標設定在與都會區孩子的競爭,只是對多數孩子確實很難全面兼顧到,因此,外人實在也不必做過多的批評才是。
看過分數一直維持很高分的班級,讓我退卻的拒絕接手這樣的班級,因為不想當箭靶被攻擊,這樣的班如果是真有實力當然很好,萬一不是的話,在接手後會有迷失,繼續讓他高上去?還是準備被責難一段時間?有時候分數高不見得是真的高分,尤其全班都高分更是迷失,家長、孩子面對這樣的分數當然都高興,但是存在太多的假象。要分數漂亮其實很容易,只是孩子們的能力水準真的有這麼好嗎?如果不去思考這一點,等到孩子換了一個新的環境,或是升到另一階段學習時,挫折感會擊敗原先的優勢,如果挫折容忍度低的會一蹶不振!當然,這其中也有孩子看清自己,發覺還要更加努力,會再接再厲追趕上去的,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對其他孩子呢?活在以往的光環中,對未來沒有信心能力突破,任由自己墮落下去。
曾經自己帶的孩子,幾乎一半以上是球隊的,大不分時間在外頭受訓,沒有時間好好好念書。同事們都安慰我孩子們成績不好,學校、家長不會怪罪的。但是,那一年全班平均並非每次墊後,原因就在他們已經學會怎麼學習,懂得自學與把握任何零碎的時間,加上球隊教練的嚴格要求,從來沒有出現不交作業的情形。再來是自己有個原則不做考前複習,考試題型會告訴他們,有時甚至也不多說,完全靠他們平時的努力,幾年做下來,發現他們學到的才是自己的。
也曾經被孩子抱怨過,隔壁班每次考試前都複習再複習,所以考完試總有十多位有機會上台領獎,自己班上每次最多維持六、七位是九十分以上而已。遇到這種抱怨,我會反問他們讀書是誰的事?他們當然非常清楚,讀書的方法已經教給他們了,要不要努力用功?還有習慣培養是要靠自己,後來上了國中以後,他們的表現並不輸給原來成績比他們好的班級,此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能力是比分數更重要。
留言列表